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09-11-20
http://Schedule.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6/11/29 | 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类别(Learning)
|
评论
(0)
|
阅读(176)
|
发表于 09:43
AECT
教育技术新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首次将
“
创造
”
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了教育技术创新。
我们要积极引进与消化
AECT2004
年教育技术定义,并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有关理论进行必要的改造,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新体系。
日前,在
“
长春
2004—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
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AECT)
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
·
西尔斯首次提出了
AECT2004
年教育技术新定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
using
,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笔者有幸参加了该论坛的研讨,现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研究,谈谈
AECT2004
教育技术定义的解读与启示。
解读
根据翻译的
“
信、雅、达
”
基本原则,并征求英语专家和同行的意见,笔者将该定义的中文译文作如下表述: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该定义表明:
1.
界定的概念名称是
“
教育技术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而不是
“
教学技术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2.
教育技术有两大领域:
“
研究
”(study)
和
“
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ethical
practice)
。这里,
“ethical
practice”
的翻译颇值得讨论。从字面上看,似乎可译为
“
伦理实践
”
、
“
道德实践
”
、
“
人性化的实践
”
、
“
规范的实践
”
等。究竟选用哪一个词合适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定义的内涵与形成背景去理解与表述。从
AECT
的门户网站上,笔者查到了大约在
2001
年修订的
“
美国
AECT
的道德准则
”
,其中提出了作为道德规范的
25
条准则,
“
旨在帮助个体的与团体的会员保持一种高的行业行为水准
”
。据此推断,不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必须遵守道德准则,所有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也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只有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教育技术实践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教育技术有双重目的:
“
促进学习
”(facilitating
learning)
和
“
改善绩效
”(improvingper
formance)
。由此看出,随着事业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目的已从
“
为了学习
”
扩展到进一步
“
促进学习
”
,扩展到学习之外的
“
绩效
”
的改善方面,扩展到对学校教育与企事业人员培训的双重考虑,扩展到教学效果、企业效益与教育投入
(
成本
)
等多因素的整体评价。
4.
教育技术有三大范畴:
“
创造
”(creating)
、
“
使用
”(using)
、
“
管理
”(managing)
。与
AECT1994
年定义比较,相当于将
1994
年定义中的五大范畴整合为
2004
年定义中的三大范畴。其对应关系是:
(1)
将
1994
年定义中的
“
设计
”(design)
、
“
开发
”(development)
两个范畴合为了一个范畴
——“
创造
”
。因为随着人们对技术的越来越普遍使用,简单的
“
设计
”
与
“
开发
”
已不能很好地表达教育技术的
“
先进性
”
,而
“
创造
”
是一种比
“
设计
”
、
“
开发
”
要求更高且具创新涵义的过程,
“
创造
”
更能表达
21
世纪教育技术发展中
“
避免低水平重复
”
这一意愿。
(2)
将
1994
年定义中的
“
利用
”(utilization)
范畴改成了一个较简单的词
“
使用
”(using)
。因为在
2004
年定义的领域中,已经对所有的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与行为提出了较高要求
——“
符合道德规范
”
,加上教育中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因而可进行这种简化。
(3)
将
1994
年定义中的
“
管理
”(management)
与
“
评价
”(evaluation)
两个范畴简化为
“
管理
”(managing)
一个范畴。这里,
2004
年定义中的
“managing”
是动名词形式,包含管理的过程与状态双重含义,而
1994
年定义中的
“management”
是名词形式,表达的只是事物的一种性质或状态。同时,按管理科学的解释,
“
管理
”
范畴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包括
“
评价
”
这一子范畴。因为管理中的
“
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
”
,是建立在准确、及时、经常性的
“
评价
”
基础之上的。
5.
教育技术有两大对象:
“
过程
”(processes)
和
“
资源
”(resources)
。不过,
2004
年定义中的
“
过程
”
和
“
资源
”
之前有一个限定词: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表明是指
“
适当的技术性的
”“
过程
”
与
“
资源
”
,这与
1994
年定义中的
“
学习过程
”
与
“
学习资源
”
有一定区别。
6.
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技术性。表现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是适当的技术性过程与技术性资源;表现为技术实践的
“
符合道德规范
”
性、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的先进性、技术使用效果的高绩效性。
该定义的主要贡献是使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首次将
“
创造
”
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了教育技术创新;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
“
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
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特色与工作重点。
该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囿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定义的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
启示
关于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建设
我国目前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
AECT1994
年教育技术定义的基础上。随着
AECT2004
年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布与推行,美国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已开始进行新的调整。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教育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代表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领先水平,同时
AECT2004
年教育技术定义本身就力求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加上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建设中确实遇到许多困惑与存在一些缺陷,因此,笔者认为,要积极引进与消化
AECT2004
年教育技术定义,并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有关理论进行必要的改造,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新体系。
具体说来,有必要重点对下面四门专业学科进行改造:
1.
教育技术学
笔者认为,构成教育技术学的概念体系、原理与命题体系、范畴体系、逻辑体系、知识框架等都有必要作相应的改造。在改造中,要加强新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要重视对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和对新的教育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化研究。
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经历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
主导
—
主体
”
教学设计等发展阶段。未来对这门核心学科进行改造的重点有四个:一是以
“
创新
”
为宗旨开展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产品设计;二是开展基于网络的非线性交互式教学系统设计;三是开展基于企业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系统设计;四是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教学设计平台研究。
3.
绩效技术
未来世界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的智力资源,最重要的技术是开发这种资源的绩效技术。绩效技术可分为企业绩效技术与学校绩效技术两类。在
“
绩效技术
”
学科与课程的构建中,要重视企业绩效分析、员工培训、系统设计、项目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开发与管理、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EPSS)
的开发与应用、工作环境设计等内容的研究。要注重目标、动机、认知、行为、工效、组织、规划、传播、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背景的建构。
4.
教育技术创新
在
“
教育技术创新
(
或创造
)”
这一新的学科与课程里,要使学习者了解
“
创新
”
与
“
创造
”
、
“
设计、开发
”
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掌握创新策略与方法;掌握各种学习资源
(
媒体
)
的设计、开发、制作、革新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各种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调控能力;培养对各种教学系统的诊断、预测、规划、优化能力;培养对新课程、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实施、推广能力。
关于教育技术实践
AECT2004
年教育技术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实践领域重点要做好下述几项工作:
1.
针对新的实践领域,拓展就业范围。教育技术的职业岗位不仅包括学校教育技术专
(
兼
)
职人员,也包括教育技术资源开发、生产、营销、维护、管理企业,还包括各类企业中的绩效技术人员。目前,要选择一些技术更新较快的大企业,重点开展绩效技术人员岗位素质要求与人员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便制订出科学、可行的绩效技术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方案。
2.
制订并实施我国教育技术专业标准,加强面向教学人员的、面向学生的、面向管理人员的、面向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加强教育技术专业任职资格的考核与认证工作。
3.
制订并实施专业道德规范。各级教育
(
技术
)
管理部门及组织有必要制订并实施教育技术专业道德规范,对诸如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制造计算机病毒、开设黑网吧、网上
“
灌水
”
炒作之类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与制裁。
4.
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创造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环境,积极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5.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改革。其中,要进一步实施
“
校校通
”
工程,特别是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数字化校园。要进一步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6.
树立教育技术的效益
/
成本观,重视对高成本的教育技术投入所产生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分析,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实践本身的绩效水平。
(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
)
《中国教育报》
2004
年
9
月
27
日第
6
版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73]
Learning
[25]
信息技术教育
[2]
闲时随笔
[22]
英语学习
[5]
历史政治
[3]
轻松坊
[16]